壳体的厚度
a. 壁厚要均匀,厚薄差别尽量控制在基本壁厚的25%以内,整个部件的最 小壁厚不得小于0.4mm,且该处背面不是A级外观面,并要求面积不得大于100mm²。
b. 在厚度方向上的壳体的厚度尽量在1.2~1.4mm,侧面厚度在1.5~1.7mm;外镜片支承面厚度0.8mm,内镜片支承面厚度最小0.6mm。
c. 电池盖壁厚取0.8~1.0mm。
d. 塑胶制品的最小壁厚及常见壁厚推荐值见下表:
塑胶制品的最小壁厚及常见壁厚推荐值(单位mm) |
||||
工程塑料 |
最小壁厚 |
小型制品壁厚 |
中型制品壁厚 |
大型制品壁厚 |
尼龙(PA) |
0.45 |
0.76 |
1.50 |
2.40~3.20 |
聚乙烯(PE) |
0.60 |
1.25 |
1.60 |
2.40~3.20 |
聚苯乙烯(ps) |
0.75 |
1.25 |
1.60 |
3.20~5.40 |
有机玻璃(PMMA) |
0.80 |
1.50 |
2.20 |
4.0~6.0 |
聚丙烯(PP) |
0.85 |
1.45 |
1.75 |
2.40~3.20 |
聚炭酸酯(PC) |
0.95 |
1.80 |
2.30 |
3.00~4.50 |
聚甲醛(POM) |
0.45 |
1.40 |
1.60 |
2.40~3.20 |
ABS |
0.80 |
1.50 |
2.20 |
2.40~3.20 |
PC+ABS |
0.75 |
1.50 |
2.20 |
2.40~3.20 |
壳体的厚度
塑料的成型工艺及使用要求对塑件的壁厚都有重要的限制。塑件的壁厚过大,不仅会因用料过多而增加成本,且也给工艺带来一定的困难,如延长成型时间(硬化时间或冷却时间)。对提高生产效率不利,容易产生汽泡,缩孔,凹陷;塑件壁厚过小,则熔融塑料在模具型腔中的流动阻力就大,尤其是形状复杂或大型塑件,成型困难,同时因为壁厚过薄,塑件强度也差。塑件在保证壁厚的情况下,还要使壁厚均匀,否则在成型冷却过程中会造成收缩不均,不仅造成出现气泡,凹陷和翘曲现象,同时在塑件内部存在较大的内应力。设计塑件时要求壁厚与薄壁交界处避免有锐角,过渡要缓和,厚度应沿着塑料流动的方向逐渐减小。